新闻中心

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技术支持

pvc羽毛球场地胶,晋城站草根选手闪耀球场 庄稼汉竟自掏腰包建球场

发布日期:2014-05-24 15:07:43

桂林pvc羽毛球场地胶,晋城站草根选手闪耀球场 庄稼汉竟自掏腰包建球场新浪体育讯 4月12日,随着“羽林争霸”2014红牛城市羽毛球赛华北赛区晋城站比赛拉开战幕,38路“羽林豪杰”捉对展开厮杀。矫健的身姿、潇洒的扣球、爽朗的笑声,而在这激情的背后,却饱含着“草根”羽毛球爱好者对运动的热爱。在赛事进行过程中,记者特别走访了几支参赛队伍,倾听他们讲述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。

  自掏腰包建球场练球的庄稼汉

  上午11点,“羽林争霸”晋城站比赛激战正酣,7块比赛场地上,羽毛球爱好者们正潇洒地挥洒汗水。其中一块场地上,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和对手激烈厮杀。

  这位老人名叫武国增,今年56岁,是来自陵川县附城镇附城村的一位农民。从跑动到杀球,很难看出来他和其他羽毛球爱好者有什么区别。“上午我一共打了四场单打,赢了三场,真过瘾!”武国增告诉记者,这是继去年“谁是球王”晋城赛区比赛后,他**次参加市级规模的比赛。

  武国增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庄稼汉。他和羽毛球结缘,还得从2007年说起。那一年,陵川县举办了一次羽毛球比赛,从未摸过球拍的他由于身强力壮,被村里派上了场。说起那一次比赛经历,武国增说比“惨不忍睹”还要严重,别说接球了,就连发球都没成功过。但是那一次比赛,却让武国增对羽毛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
  武国增买了一副羽毛球拍,有事没事就和村里的年轻人打上几场。没有标准的羽毛球场地,他们就在村里的戏台上画上白线拉起了网,建了个“半封闭”的羽毛球场。有了这块场地,武国增的球技也突飞猛进,渐渐地村里的年轻人挨个成了手下败将,他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

  2011年,武国增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:拿出多年积攒的十几万元,在村里的一个空场地上建起一个全封闭的标准羽毛球场。他的这个举动,遭到了全家人的强烈反对,但在他的坚持下,这件事*终还是办成了。球场建成后,武国增没有独自享用,反而邀请村民都来场地打球,并且在村里掀起一股羽毛球热。这次“羽林争霸”晋城站比赛,武国增所在的队伍成员,全是同一个村的村民,他们的目标也很简单:和高手切磋,体会羽毛球带来的快乐。

  如今,说起当初花十几万建球场,武国增依然表示不后悔。“打球之前我的体重将近170斤,血压也高。”武国增说,他现在体重只有130斤,血压也不高了,这钱花得值!

  球场上的“全家福”

  在本届“羽林争霸”晋城站比赛中,不乏“父子兵”、“夫妻档”,但是一家三口全上场的,还真是件稀罕事。

  来自阳城县的王建军、王蕴初和王莉平,分别代表两支队伍参赛。其中王建军和儿子王蕴初在同一支队伍中效力。

  王建军是一家食品企业的老板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,****掀起一股奥运热,在朋友的邀请下,王建军开始接触羽毛球运动。*开始,他和朋友们在八甲口镇里的戏台上打球,随着打球技术的不断娴熟,王建军越来越觉得在戏台上打球不,于是他就将企业里的一个车间改造成室内羽毛球场,装上了的塑胶地板和球网,同时成立了阳城征弘羽毛球俱乐部。紧接着,他还把妻子王莉平和儿子王蕴初吸引到羽毛球爱好者的行列中来。

  在这一家人中,今年19岁的王蕴初球技**。王建军说,儿子很有运动天赋。三年前,他专门请来获得过河南省“谁是球王”男双**的郭威来给王蕴初当老师,每周上一次课。到了放寒暑假的时候,他还要把王蕴初送到河南学习打球。几年来,王蕴初的球技突飞猛进,而且还能指导父母打球。

  “不论是县里还是市里,只要有羽毛球比赛,我们一家子都要报名参加。”王莉平说,经常并肩上“战场”,不仅能增进了一家人的感情,还让他们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。